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-国产对白videos高潮内射-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-亚洲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视频

微信營銷
當前位置: 主頁 > 資訊 > 微信營銷
5家云游戲付費內容平臺實測:1塊錢玩3A點開即玩Steam上所有游戲靠譜嗎?
發(fā)布日期:2023-06-07 閱讀次數:

  云電腦之后,有飯繼續(xù)實測了15家云游戲內容平臺,“低價低配玩3A”是它們的通用Slogan。

  這類平臺的切入口是內容分發(fā),他們選游戲市場里最核心的內容(單機大作或熱門網游手游),在付費、體驗方式上,做更貼合國內網游、手游玩家習慣的設計。

  版權,有的做正版合作、低價分銷,有的,則免費硬上,被玩家盛贊“良心商家”。

  到2020年,國內確已出現做到低至1元/小時,在手機、低配電腦上上體驗《刺客信條:奧德賽》《孤島危機》等大作的內容平臺。但各家體驗水平、內容品質、運營風險和暫定計劃的可行性等,都參差不齊,所謂1元玩3A,還沒達到它的理想狀態(tài)。

  這次測的,主要是格來云游戲、咪咕快游、鯨云暢游、菜雞游戲、5G芝麻,5家。

  一方面,內容質量差距(數量與獨占)是內容平臺核心競爭力,另外,內容方向也決定平臺的市場,分賽道的選擇。

  以此為標準,有飯把整體實測里的15家內容平臺分作付費內容平臺和免費內容平臺兩類:

  其中付費內容,指在首發(fā)平臺或官方商城里付費購買、開始的游戲,單機如大表哥2,網游如《PUBG》等。

  免費內容,即免費開始的全免費或內購游戲,如《和平精英》《英雄聯盟》等。同樣,偏愛這塊兒的平臺則為免費內容平臺。

  其中付費內容平臺包括格來云游戲、咪咕快游、鯨云暢游、菜雞游戲、5G芝麻、金山云游戲和胖魚游戲7家。

  但鑒于金山云游戲尚未對用戶開放,胖魚云電腦性質更明顯(賬號、游戲玩家自行解決),所以,這次成文的是格來云游戲、咪咕快游、鯨云暢游、菜雞游戲、5G芝麻5家。

  從各平臺給到的模糊用戶數據看,省錢和跟風,這兩個需求在云游戲玩家的身上更明顯。

  反過來,云游戲平臺的核心獲客點還是更低的價格和更多、更熱門的游戲。之后才有體驗、社區(qū)服務等。

  對比5家平臺,內容總數上,中國移動旗下咪咕快游最多,有216款游戲,其中包括136款付費游戲;其次是2016年開啟付費測試的格來云游戲,有188款,均為付費游戲;最少的是鯨云游戲,只有52款。

  比如國內3A云游戲玩家最熟悉的格來,188款游戲均為主機、PC付費游戲,全終端覆蓋(Mac目前下架)。

  從其熱銷游戲排行看,前十,乃至前20都是當前市面有競爭力的大作,知名如《怪物獵人:世界》、大表哥2,最新如3月剛上的《Ori》都在其中,串流主要來自Steam等商店。

  目前,格來把平臺目標用戶分為想嘗試3A的新玩家、和想便捷玩3A的老玩家兩種,從其社區(qū)討論熱度、游戲熱銷排行來看,可以確定用戶都是想玩3A,但新老比例細節(jié)如何還不好判定。

  之后,也是國內PC云游戲玩家比較熟悉的5G芝麻,覆蓋WinPC和安卓手機兩個終端,游戲總數105,付費游戲占比過半。

  從游戲類型和熱銷榜看,全部游戲里有超過40款網游,《PUBG》《CSGO》《爐石》也是主力。雖然5G芝麻也曾用“低配玩3A”做過口號,但現實來看其主要用戶其實是3A、熱門網游對半開。

  比起格來云里占比較高的硬核老玩家,要求不高、追求低價的下沉市場玩家可能在5G芝麻上占比更高。

  接著是內容量最大、最雜,國內PR聲音最響的咪咕快游,你能在任何中國移動5G戰(zhàn)略、云游戲合作會議上看到它的露出。

  到2020年5月,咪咕快游已完成除Mac端的全終端覆蓋,有216款游戲,其中136款為付費游戲(但在咪咕快游內無需購買),其他有免費網游、還有免費手游。

  從熱榜和社區(qū)討論熱度看,3A、PC網游、手游用戶占比比較平均,前十熱銷里既有《刺客信條》也有《和平精英》和《戰(zhàn)地5》。

  據平臺運營人員模糊描述,當前平臺用戶“屬性全面,以較成熟的手機網絡游戲玩家居多?!?

  主攻移動端的菜雞游戲內容量僅次于咪咕和格來,有153款,但比起前兩家更具“中國”或者說手游特色。

  這153款游戲里有超過90款是手游,平臺選擇的單機付費游戲,也十分照顧移動端操作和用戶口味兒,比如《人類一敗涂地》《火影忍者究極風暴》等。

  和其內容選擇相適配,當前菜雞上的用戶也以較成熟的網游、手游玩家為主,官方人員說法是:高端網游、手游玩家。

  鯨云只有安卓手機和TV端,體包小,UI有點山寨意味。但其內容卻頗具特色:以懷舊向單機游戲為主。

  從社區(qū)玩家取樣看,這些十年、甚至20年前的經典游戲還確實吸收到不少的老玩家,對這些已經擁有適配時下熱門游戲的硬件設備的人來說,鯨云更像一個懷舊游戲專題。

  這樣的內容取向或許和云游戲“低配玩兒最高品質”的思路相悖,但從實際效果看,也不失為一條差異化的路子。

  許多云游戲玩家對云游戲平臺的定位,并不和Steam和主機平臺一樣,也不和加速器一樣,他們認為云游戲平臺,應該是一個提供免費云體驗的3DM。

  為了獲客,有的平臺確實在賠本這么干著,也有一些因為游戲分銷版權、串流服務成本壓力,選擇了商店+加速器雙重付費的路線。

  無分銷的,如菜雞、咪咕,用戶要充值虛擬幣——買會員——買時長——買道具(排隊加速等)——玩。

  這些付費模式取決于平臺目標用戶的消費習慣,也取決于平臺資本背景和階段計劃。(咪咕有移動和咪咕游戲資本支持,格來有兩輪數千萬元融資)

  用戶在不充值的情況下,可以領取每日試玩時間(30分鐘),忍受排隊和低畫質。

  平臺用虛擬貨幣——G幣消費,100G幣=1元,可通過官方淘寶店、微信、支付寶、QQ錢包付款。

  付費設計上,平臺做游戲分銷,并提供云服務,玩游戲的流程是:選擇游戲——充值G幣購買——啟動——排隊、玩。

  如充值VIP或SVIP,則有優(yōu)先排隊、購買優(yōu)惠、每日獎勵任務、720P等服務可用。

  以大表哥2為例,格來售價是包月39元,永久299元,SVIP能便宜30-40元,Steam標準版則是249元。

  除了貼合有單機付費游戲習慣玩家的習慣,格來云也做了貼合網游玩家的設計,比如免費試玩30分鐘,以及永久購買之外的包月、包周、包天購買。

  以正版游戲分銷版權抵消后續(xù)的內容風險,換取更穩(wěn)定的串流環(huán)境,提升體驗,做更高價的會員收費,這是格來云的邏輯。

  比格來云用戶屬性更“中國”的無資本支持平臺,是菜雞和鯨云,他們的收費邏輯是更低價更貼合網游玩家習慣,以降價形成的性價比一邊少量變現,一邊吸收用戶。

  這其中,菜雞用戶以手游玩家居多,摻雜有一定數字單機游戲習慣的玩家,平臺付費也分成三份:

  2.以排隊加速、時長購買優(yōu)惠賣會員,同時以普通1元/小時賣游戲時長,是收費平臺里(包括云電腦)時長收費最便宜的。

  相對的,用戶以單機懷舊向為主的鯨云目前正疑似因為版權問題暫停服務,此前曾有過游戲購買收費方式。

  前者有移動和咪咕游戲加持,相對熬得起。其運營人員也稱移動對云游戲“非常重視”,且“布局更長線,所以無短期盈利要求”。

  所以,它有底氣做免費服務。至于后者,目前來看是在用較差的服務+免費積累用戶,沒有提到明確的長線計劃和資本狀況。

  在當下的用戶、合作方積累階段,咪咕雖然推出了會員+時長收費方式,但價格更低,連續(xù)包月為9.9元/月,附送20小時時長,包夜為2元。

  此外,平臺也支持每日免費時長贈送、免費會員體驗和邀請好友獲得時長(一個人送5小時和7天會員),操作一番,有飯也能每天拿到3-4小時的免費體驗時長。

  他們用數量最多、品類最雜的內容做低價和免費體驗,玩家游戲市場需要邀請好友注冊獲得,典型的裂變式。

  相似的,5G芝麻也以免費做獲量點,每天免費4小時,更粗暴一點,但也能做用戶打開和多賬號輪換習慣。

  據5G芝麻提供的模糊數據,平臺開測至今注冊玩家規(guī)模是百萬級,多內容、免費玩的套路似乎更能吸引所謂云游戲想要的“新玩家”。

  從2019年底到現在,包括咪咕快游、5G芝麻、鯨云、菜雞等多家內容平臺都有版權糾紛,近期5G芝麻、菜雞有部分游戲下架情況。

  2.長期免費,甚至補貼吸引來的用戶,其消費能力、消費習慣都未可知,其商業(yè)價值能否撐起未來平臺商業(yè)化和健康社區(qū),不能確定。

  和云電腦不同,云游戲內容平臺要解決的主要是串流和游戲賬號接入,另外由于其本身有社區(qū)性質,平臺內社交系統(tǒng)也該算在體驗之內。

  在這一系列體驗中,各家平臺一方面和付費設計一樣,在操作方式上迎合目標用戶的游戲習慣,另一方面,也在做著一些有風險的“教育”嘗試,把所謂云游戲的新用戶,教育成適用、且依賴平臺內容的核心用戶。

  選擇(購買)游戲——測速——選擇節(jié)點(手動或自動)——運行——開始體驗并扣費。

  稍有不同的是,格來云游戲為集合式的統(tǒng)一運行,即平臺主頁和運行時游戲為統(tǒng)一進程,占用一個內存。

  其他四家均分為平臺進程和云游戲視頻信號接收進程兩個,即在游戲運行時,單獨啟動一個視頻接收進程,類似一個可高頻互動的播放器,各占一個進程內存,分開運行。

  實測中,雙進程平臺的游戲(《刺客信條:奧德賽》)打開速度更快,但運行流暢度與格來云相差不多,其中5G芝麻多次花屏、卡死,屬串流和平臺能力不過關。

  格來云等待時間最長,啟動有失敗現象(且等待時間算入游戲時長),進入后相對體驗最好,故障也率低。

  其平臺目前主要在PC和手機雙端,支持硬件和虛擬鍵鼠、手柄操作,最高720P/60幀封頂。

  實測《刺客信條:奧德賽》打開時間在5-15分鐘不等,有進入失敗現象,如進入卡死,將繼續(xù)消耗時長(這塊打開共消耗了有飯28分鐘時長)。

  進入游戲后,默認為小窗口播放,延遲平均在70ms左右,實際延遲感也相符,鼠標有輕微延遲,動畫和人物動作較流暢,偶有卡頓,但不影響操作。

  游戲之外,格來做了類似STEAM的成就、排行、好友等社交系統(tǒng),以及類似國內網游平臺的開房對戰(zhàn)、直播功能。

  從目前的社區(qū)狀態(tài)看,格來云游戲玩家們可以有多樣的交流,但整體圈子不大,活躍度也不高。

  手機端體驗最好的是菜雞游戲,實測《刺客信條:奧德賽》排隊時長在5-10分鐘,VIP可消耗秒進次數快速進入,打開時間3分鐘內,存檔繼承無錯,虛擬手柄有遮擋屏幕現象,但位置合理。(當然組合技很難操作)

  游戲中,延遲可以保持在80ms上下,動畫、人物動作整體流暢,偶有閃屏,切一下后臺再回來就OK。

  配套服務上,因為主打移動端,菜雞的社交系統(tǒng)更具手游社區(qū)特色,有公開排行、興趣部落、測評、點對點聊天、PK等。

  從主機區(qū)時長靠前的多名玩家處打聽,過去半年他們已經在菜雞上有了新的社交圈子,粘性不如STEAM好友圈或TapTap類,但每日打卡、討論習慣已經養(yǎng)成,為獲得獎勵,也都有安利行為。

  同以《刺客信條:奧德賽》為例,咪咕5次啟動未遇排隊,游戲打開時間也短,平均在3分鐘以內。這可能說明技術過關,也可能說明咪咕平臺上該類游戲用戶少。

  實測中,游戲1080P/60幀狀態(tài)延遲平均在70ms左右,鼠標有輕微延遲感,動畫和動作整體流暢,但網絡波動感更明顯,會出現數秒的卡頓或黑屏。

  可能因為還處在免費拉人(什么人都行)的獲量階段,咪咕快游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社區(qū)建設,唯一的興趣分類“部落”現在還在開發(fā)當中。

  據咪咕游戲方面說法,平臺在“5G推動云游戲和傳統(tǒng)游戲方式改變”之前,咪咕快游都會處在拉人階段,一定用戶基數之后,再通過付費測試、社區(qū)等篩選、教育用戶。

  同樣是《刺客信條:奧德賽》,5G芝麻需要排隊近10分鐘,打開故障和游戲運行故障頻率最高,在5次打開、一小時體驗中有超過10次花屏現象。

  配套的,這類平臺也有類似其他免費應用的流氓操作,比如強制開機啟動、開機升級、個人信息外泄導致的短信、電話廣告等。

  把主推付費內容的云游戲內容平臺單做分類,一個重要的點是低價、低門檻體驗3A,是云游戲從2000至今叫得最早、最響的口號。

  其降低核心內容體驗門檻,擴大玩家基數、打破國內單機、主機游戲玩家斷層,抬高天花板的意義,也是云游戲目前認可度最高的一種。

  總的來看,這類平臺確實都用著“低價玩3A”的邏輯,處同賽道,但出口選擇不同,如:

  1.格來云想做云化的STEAM,分銷+串流服務,打的是所謂3A市場里的下沉市場。

  難點在內容版權和用戶需求。當STEAM和育碧等自己想做串流服務,怎么辦?中國3A用戶能不能有下沉、下沉之后其用戶屬性怎么樣,怎么判斷?

  2.咪咕快游,(其實也包括聯通的沃暢游),是想做新時代的大應用分發(fā)平臺,通過云做試玩和玩家綁定,之后往運營、發(fā)行,和流量經營生意上靠。

  難點呢,現在大家都說只在技術(協議、帶寬等),但實際能看到的,一方面游戲商在做有云試玩、云體驗的自有平臺(三七、騰訊、網易、西山居等),另一方面,“3A”資源的版權多存在糾紛,耍流氓不是長久之計。

  3.菜雞游戲,和另一家胖魚,走的是移動終端的串流、分銷路線,其目標是成為用戶手機內,打開所有游戲的入口,聚集游戲用戶和流量。

  這些出口目前都沒有明確數字證明其可行性,關于難點也無廠商正面解答。(最后,版號??)

  除此之外,國內還有十余家做免費游戲云體驗的內容平臺,是中小廠商和大廠之間的同賽道競爭,云電腦、付費內容平臺之外實際情況、方向和難點還需要他們繼續(xù)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