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研究短視頻運營,小馬識途營銷顧問建議先搞清短視頻運營的定義。短視頻其實是新媒體的一種類型,里對于新媒體運營是這么定義的。
“新媒體運營,是通過現(xiàn)代化移動互聯(lián)網手段,通過利用微信、微博、貼吧等新興媒體平臺工具進行產品宣傳、推廣、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。通過策劃品牌相關的優(yōu)質、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,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,提高參與度,提高知名度,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,達到相應營銷目的?!?
這個新媒體運營概念明確了新媒體運營的主要手段、應用場景以及運營目的。
首先,運營手段是“通過利用微信、微博、貼吧等新興媒體平臺工具”,其次運營的應用場景是“與品牌相關的優(yōu)質、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”。運營目的是“……進行產品宣傳、推廣、產品營銷的一系列運營手段……向客戶廣泛或者精準推送消息,提高參與度,提高知名度,從而充分利用粉絲經濟,達到相應營銷目的。”
短視頻運營所服務的就是短視頻內容團隊,以及想要做運營的短視頻內容產品。其運營手段依然是“新興媒體平臺工具”,而應用場景則是圍繞短視頻內容產品展開的相關內容和活動。
運營目的是為了讓短視頻內容產品提高用戶觸達率、用戶參與度,提升短視頻內容IP本身的知名度,從而為短視頻內容產品獲取和沉淀線上的用戶量,完成品牌價值、用戶以及市場占有率的三重增長。
另一種則是與品牌結合的短視頻的運營,也是小馬識途營銷顧問要跟大家探討的短視頻運營。
其運營對象是一個附加和重疊的內容產品,因為不僅僅要內容團隊自己生產,還要將品牌主和合作方的運營需求疊加上去。相應的運營操作過程和需要關注的點就要更復雜和更全面。
在運營策略的制定上,也要在雙方的需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,最終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運營效果。說到底,運營是一項基于線上用戶使用場景的,與內容、用戶、機構、產品深度多次交互的,復雜而精細化的工作與過程。
運營是一種長線的、帶有營銷思維的活動,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實現(xiàn)增長。運營思維的建立以及運營技巧的摸索,是與每日持之以恒不間斷的運營工作緊密相連的。運營不僅僅是寫寫文章、排排版面,更包括運營人員的全局化視野,它們都會對日后的運營結果產生重要的影響。
前面我們已經理清短視頻運營的工作范疇和目標定位,那么具體到短視頻運營本身,其根本的目的和意義在哪里呢?
運營的本質就是引流并轉化用戶,這也是一切營銷的目標。目前,“兩微一抖”是企業(yè)在新媒體層面公認首選的沉淀用戶的平臺,這些平臺可以給企業(yè)和產品提供了一個和用戶直接交流的機會。同時,也可以將用戶導流和沉淀到自己的官網和自己的APP產品上,形成自己真正的流量和用戶。如果短視頻內容只有上線和發(fā)行,沒有后續(xù)的運營工作的話,這一切都不可能實現(xiàn)。
因此,短視頻運營的真正價值是幫助內容團隊實現(xiàn)真正的獲客和用戶留存,因為流量本身是不能直接變現(xiàn)的,只有通過獲得真實有效用戶后,才可能挖掘出真正長期有效的商業(yè)模式,實現(xiàn)穩(wěn)定變現(xiàn)。
互聯(lián)網上的信息傳遞的方式一定是相互的,單向的傳遞方式都是低效和無意義的。運營可以將來自用戶的反饋,變成新的內容和信息再傳遞反饋給用戶。比如評論區(qū)、彈幕區(qū)的管理,微信后臺留言的回復等等。對于運營人員來說,不能讓這些來自用戶的信息“石沉大?!?。
從某種程度上來看,內容的目的就是為了激起用戶的主動信息反饋。而在這些反饋的信息里,往往包含了內容的新選題、新的產品迭代思路、新的市場需求、新的消費需求等等。這些信息,對于一個品牌主或者企業(yè)方來說,是極其寶貴的信息,如果換算成交給咨詢公司的服務費,那估計也是一個天價了。
在短視頻內容產品的設計方面,運營層面的工作需要在最初就包含進來。因為運營幫助內容和用戶更好地交流,也幫助內容產品在完成上線之后,持續(xù)發(fā)酵,產生長尾效應。好的運營,一定是以人格化的方式,結合內容產品的定位,以某種人設的身份,參與到用戶評論區(qū)管理,以及精細化運營過程中的。
每一次通過運營反饋的用戶留言與評論,以及發(fā)動的線上活動等等,都讓你的內容產品更具有人格化與個性化標簽,讓你的內容產品真正地被記住。
因為運營的背后是一個人,甚至有時會是一個團隊,在精細化運營的作用下,你的內容產品會變得更加柔韌。因此,在遇到熱點事件以及一些偏資訊類內容時,運營可以實現(xiàn)即時的市場和用戶需求反饋。
在互聯(lián)網上,你比別人更快、更敏感,反饋給用戶的信息速度越快,所帶來的流量紅利可能就更大。
對于內容生產團隊來說,大數(shù)據應該作為生產內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維度。如果完全撒手交給一個只會埋頭做所謂“創(chuàng)意研發(fā)”以及“爆款內容研發(fā)”的編導團隊,那么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白白投入,沒有任何收效。
況且現(xiàn)在雇傭一個編導的成本還是很高的,在沒有形成長期穩(wěn)定的商業(yè)模式之前,在內容制作上投入太多,肯定是非理性和不科學的。
內容是沒有標準的,“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”。盲目相信一個編導或者制片人的個人美學標準,就只能撞大運。對于一個短視頻內容團隊來說,最好的迭代策略就是,雇傭合適的員工,突出性價比,之后通過運營的方式獲取來自渠道、用戶、市場、客戶等各方面的數(shù)據反饋。
在數(shù)據的增長和下降的波動中,找到規(guī)律和突破點,不斷進行產品迭代和測試,直到將流量和用戶的沉淀轉化穩(wěn)定到一個適合的水平上。這些通過運營手段獲得的“一手數(shù)據”,才是這個市場里最具價值的數(shù)據。它們的真實性和有效性,可以幫助你看清很多市場的變化,從而清晰明確自己的產品定位,獲得真正的市場競爭力。
如果具體到短視頻運營的內容,可以細化成四大方面,即短視頻渠道的運營,短視頻內容的運營,短視頻的用戶運營,短視頻的社群運營。
短視頻渠道運營,主要是指和現(xiàn)在國內外主流的視頻平臺和視頻內容分發(fā)渠道的運營合作。對外是一種TO B的合作方式,對內則是需要通過渠道的反饋來收集數(shù)據,反哺到內容產品的迭代和用戶運營上的一種方式。
在短視頻的渠道運營上,國內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運營思路和方式。國外基本上只要把YouTube等幾個大的視頻和社交內容平臺做好就好了,但國內就非常復雜,不存在一家獨大的狀態(tài)。
同時每個內容渠道的用戶調性和內容定位都有區(qū)別,如果你做的是垂類細分領域的內容,要詳細研究每個渠道平臺對于內容的需求和用戶的喜好,才有可能做好運營。
對于重點渠道,都需要精細化運營,專人一對一拜訪和維護,也是很重要的。對內,每個渠道都會有來自用戶的信息反饋,則需要針對不同渠道去策劃和制定不同的運營策略和內容產品策略。
內容運營在傳統(tǒng)節(jié)目制作方面,基本可以被理解為內容策劃和制作,最多加上審片環(huán)節(jié)。
考慮到運營的目的,內容的策劃生產,都需要為增長服務,因此,內容的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要緊密和渠道運營、用戶運營貼合,結合大數(shù)據的收集和整理,形成一個更加全面、更加精細的過程。
要特別強調的是,一定要拋開“作者思維”,一切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,千萬不能陷入所謂“專業(yè)”的思維方式里。如果還堅持用以前的思維去生產內容,那么肯定會變成“自high”和孤芳自賞。
除非你真的非常有才華,主打個性化人格化標簽,可以由著創(chuàng)作者自己的喜好來,雖然是有機會成功的,但這個概率還是比較小的。
好的內容運營,是在內容基礎策劃制作不低于行業(yè)中等水平時,可以幫助短視頻內容產品大幅度提升用戶觸達率、打開率、停留時長、美譽度、用戶主動反饋和互動度的。
短視頻內容產品的核心是內容,但也一定要明確,此內容并非是靠一兩個核心創(chuàng)作人員苦思冥想出來的,而是要結合運營的策略,在一段時間里不斷策劃和迭代出來的。
不能一蹴而就,也不能以個人喜好來替代用戶的喜好。一定要做到中立和客觀,真正把短視頻內容當做一個互聯(lián)網產品來對待。
前面提到,短視頻內容的制作和傳播目的,其實就是為了獲取用戶的關注,抓住用戶的注意力,從而使用戶愿意駐足在全網渠道上或者自己的產品上。
所以,用戶運營可以簡單理解為和用戶產生深度交互,最終的目的就是提升用戶的活躍度、用戶粘性,讓用戶可以長期持久地對內容產品產生關注和興趣。
短視頻內容產品是打開用戶運營的開端,之后用戶運營的手段可以通過聊天、語音、音頻、小程序、H5活動等多種新媒體形式,再與用戶建立關系。
用戶運營做到極致以后,需要讓用戶覺得自己在和一個真人在對話,并且用戶無時無刻想溝通的愿望隨時都可以實現(xiàn)。
用戶運營最基礎的就是評論區(qū)、彈幕區(qū)的管理,回答用戶的直接留言問題,為用戶提供更多一對一的、具有個性化的服務。
從千人一面,到千人千面,再到一人千面,這不僅僅是未來互聯(lián)網產品迭代的方向,更是將線下的交流真正搬到線上所要實現(xiàn)的效果。有條件的團隊,甚至會為用戶運營匹配專門的CRM系統(tǒng)。
對于企業(yè)主和品牌方來說,這種用戶管理系統(tǒng)的“補課”和升級,是將內容體系、短視頻內容的流量貢獻,加入到自己原有的CRM體系里,再基于內容去做更貼近用戶線上使用場景的運營。
在互聯(lián)網上,很多產品和服務是無法通過簡單的一兩次軟文投放、病毒視頻和TVC廣告投放來實現(xiàn)真正獲客的。很多游戲類、互聯(lián)網APP類產品,都面臨著APP下載紅利期結束,線上獲客難的問題。
他們明明也做出了流量,通過購買、原生廣告等的方式,再通過細分渠道投放實現(xiàn)了精準人群的觸達和曝光,但依然很難完成有效用戶注冊、APP下載等后續(xù)的操作。
因此就需要將流量進行分層劃分和沉淀,將真正有需求的人集中在一起,再進行一對一的精細化運營,這個過程就是社群運營的目的和方法。
對于很多知識付費類的產品,社群運營往往會獲得更好的效果,就好像組織了一個線上學習小組,大家都是奔著同一個交流主題進來的,彼此之間已經通過之前的流量操作變成志同道合的“同學”。
接下來通過線上視頻、語音等課程,或者通過線下“面基”,形成“讀書會”一類的實體組織,整個過程都是通過不同的社群運營策略來實現(xiàn)的。
最后來說一說短視頻運營人員的篩選標準。因為好的策略,還是需要優(yōu)秀的人才去實現(xiàn)。
那么規(guī)劃短視頻運營團隊的人員,就顯得至關重要了。簡單地說,如果你為了壓縮成本想雇傭一個專人來負責短視頻運營工作,那么他至少要具備以下四個能力:
對于渠道運營的TO B部分,基礎的商務溝通和談判合作能力是必須的。在這里,運營人員其實更像一個品牌商務人員,代表整個短視頻內容團隊來進行和渠道方的溝通和談判。
如何揚長避短,并最大限度地了解和爭取到渠道對內容產品的支持和扶持,這個人是至關重要的。
此外,在用戶運營時,你的很多用戶有可能就是你的客戶,所以在接到這些基于商業(yè)合作的需求時,這個運營人員的初始態(tài)度,都有可能影響到日后的進一步合作。
短視頻內容團隊的運營人員要具備一定產品經理的素質,對于內容產品來說,他即使沒有親自上手編過片子,但也要具備一定審美能力,以及圖文撰寫的能力,對于內容也有一些自己獨特的思考和理解。
運營人員要對數(shù)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敏感度。否則在看到一份平臺的播放量波形圖之后,他如果沒有辦法從中看出一些規(guī)律和問題,那是肯定無法勝任運營工作的。
如果負責運營的是個粗心的人,經常弄混和弄錯很多數(shù)據,那最終推導出來的結果就會有很大問題。建立在這種推導上的內容迭代策略和其他運營策略,都有可能發(fā)生很大偏差。
小馬識途營銷顧問認為,短視頻或者說新媒體運營人員一定不能只是一個純粹的執(zhí)行者,他一定要有全局觀,也要有一定的市場預判力。所以一個真正的好運營,在團隊內所起到的作用不亞于一個事業(yè)部的負責人。
這種全局觀還要反映在他在進行項目執(zhí)行時的各種思考維度上,任何一個步驟和決策都不是單一發(fā)生和存在的,這樣才能大幅度提升運營的效率,最終達到想要的增長目標。